治疗方法:
补液。液体治疗对于支气管哮喘至关重要,其目的是要达到所谓的“水化”,视心功能和脱水情况的不同,补液量在2500~3500ml/天。
抗生素治疗。对于感染较重的予以联合抗生素治疗,选第三代头孢菌素,如菌必治联合氨基糖苷类或大环内酯类抗菌素,疗程不少于3周。
氧疗。均采用鼻导管吸氧,对于合并肺心病有呼衰倾向的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,其他均以较高流量吸氧。
气雾剂吸入。选用必可酮、沙丁胺醇、溴化异丙托品三种气物剂吸入治疗,具体方法:第一次使用时由医护人员操作,用药前将药液摇匀,然后嘱病人深呼吸两次,在最后一次呼气末吸气开始时对准咽部迅速按下揿钮,然后嘱病人闭口屏气10秒,1~3分钟后重复一次,同时教会病人或家属正确使用,以后由病人或家属操作。
必可酮按时使用,每4小时1次,每次250μg,沙丁胺醇及溴化异丙拖品按需使用。对症治疗。
激素与β-受体兴奋剂合用。由于激素没有“即刻平喘”效果,必须定时连续使用,约第10天后才能达到作用高峰,因其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,故作为基础用药。β-受体兴奋剂吸入后,能够迅速的扩张支气管,改善通气功能,从而使哮喘很快得以缓解。
两药作用模式不同,作用于疾病进展的不同方面,前者主要针对呼吸道炎症细胞,后者作用于平滑肌细胞,使疾病得到全面控制,同时两药又有很强的互补性,β-受体兴奋剂反复应用后,易导致β-受体数目减少,兴奋性减低,从而使其疗效降低,但激素恰可使β-受体的数目上调,恢复其敏感性,两药合用作用相加。
β-受体兴奋剂与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合用。刺激迷走神经可以增加鸟苷环化酶的活性,促进三磷酸鸟苷转化为环磷酸鸟苷,加速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引起哮喘,这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。
采用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这一环节,因而成为治疗哮喘的另一重要药物。采用溴化异丙托品(或复方制剂爱全乐)与β-受体兴奋剂联用,取其不同的作用机制,产生协同效果。
β-受体兴奋剂主要作用于中小气道,而胆碱能受体拮抗剂主要作用于较大气管的M受体,两者协同作用于“支气管树”,同时扩张大、中、小气道,延长作用时间,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支气管扩张效果。
毒副作用:有报道长期大量吸入β-受体兴奋剂易导致骨骼肌震颤、心慌、手抖,本组21例因应用时间较短。长期吸入激素,易招致口腔念珠菌感染、声音嘶哑等,由于本组病人正确使用(每次用毕均用清水漱口)并未发生上述现象。
长期吸入必可酮每日800μg,是安全的可较好地控制哮喘症状,并未发现对垂体―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,通过血糖的监测,也未发现对血糖有何不良影响。
有些重度的病人需吸入大量的激素才能有效控制症状,全球哮喘防治创意(GINA)推荐的大剂量每日800~2000μg虽然可能引起全身不良反应,但这种影响低于口服激素,且治疗带来的益处大于不利影响,因而对常量激素吸入疗效不佳而又别无选择时,不妨加大剂量。